七、《古兰经》的编纂方式和重大启示
观念的交流需要相似的思想和语言,农民听到哲学家的谈话会完全无动于衷。然而,要是与无限和有限心灵的接触相比较,以及用凡人的嘴或笔表达神的语言相比较,他们之间理解的差距又何其微小?希伯来的先知、基督的使徒和福音书作者的圣灵感应,可能与他们的理性和记忆所产生的作用并不相称,才智上的高低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文采,在《旧约》和《新约》各卷中非常显著。然而穆罕默德以能够单纯成为一个编者就感到满足,具有的特性是态度更谦卑然而地位更崇高。按照他本人和门徒的说法,《古兰经》的经文并非出于人类的创作,而能够千秋万世永垂不朽,存在于神性的本质之中,用光明的笔书写真主那永恒的信条。一卷由丝绸和宝石装饰的纸抄本,由加百列天使带往层次最低的天国,在犹太人的体系中,他都被派遣担任重大的使命。这个受到信任的信使,一再将其中的各章和韵文透露给阿拉伯的先知。审慎的穆罕默德提出片断的《古兰经》,不让人看到永恒和完美的神意,每一次的启示都是为了应付策略或情感的需要,所有的矛盾都被补救的规则所排除,那就是圣书中任何一段经文可以为后续的章节所废止或修正。真主与使徒所说的话,被他的门徒用非常勤勉的态度记录在棕榈叶和羊胛骨上,这些书写的单页毫无次序也没有连续,全部被丢进家中一口大木箱,由他的一个妻子负责看管。
穆罕默德去世2年后,他的朋友和继承人阿布·伯克尔编纂和颁布了这部圣书(译注:《古兰经》一共有114章经文,顺着长度的递减来安排,早期的启示通常较短,可以说是一部倒写的历史。麦加时期的启示偏重精神的诗体风格放在后面,而麦地那时期偏重实际的散文形式放在前面,阅读的时候通常由后向前。每一个独立的章节都有一个主题,用来叙述一条教义、念出一段祈祷、宣布一条法令、谴责一个仇敌、指示一种程序、讲述一个故事等,所以整本经文的特性是杂乱无章而且前后重复。),哈里发奥斯曼在伊斯兰教纪元30年重新加以订正。《古兰经》虽然有不同的版本,但是文本完全不变而且一字不差,因而拥有非常奥妙的权威特质。为宗教狂热或讲求虚荣的精神所鼓舞,先知依据本书的价值来肯定他的使命是何等的真实,所以才胆敢向人和天使发起挑战,知道没有谁能够加以模仿而写出其中任何一页的美妙之处,借以宣扬只有真主具备大能大仁的指示才能完成这本无与伦比的著作。这种论点用强大的力量教诲虔诚的阿拉伯人,他们的心灵适于信仰和激情,他们的双耳喜爱音乐之声,他们的无知不足以辨别何者为人类天才的产物。(阿拉伯有一个教派被说服,人类用笔写出的文章可能不亚于或超越《古兰经》。玛拉西(辩论之辞对译者而言是很难的工作)嘲笑最受赞誉经文的押韵显得矫揉造作。)在同一本书中包括和谐与冗赘的风格,很难触及欧洲不信神者的心灵,他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无穷无尽、毫无条理、狂热无比的神话、训诫和雄辩。这些很少能激起人的感情和意念,使人感觉有时在泥土中爬行,有时则迷失在云层之中。神的属性推动了阿拉伯传教士的想象,但是他那巍然耸立的笔调还是不及《约伯记》的简朴来得崇高,须知《约伯记》完成于遥远的年代,使用的是同一国度同样的语文。(米凯利斯查出很多埃及的意象,诸如象皮病、草纸、尼罗河和鳄鱼等。这种语言被暧昧地称为阿拉伯-希伯来语。同类语言的相似之处,在幼年期比在成熟期更容易分辨。)如果说《古兰经》的写作超出人类的天赋能力,那么荷马的《伊利亚特》或德谟斯提尼的《论腓力》,我们又归于哪种超凡入圣的作品呢?
在一切宗教之中,创始人的生活可以用来补足他所写的启示未能尽言之处,穆罕默德的讲话都是真理的教训,行动都是美德的典范,公私的纪念物都由妻室和朋友保存。在过了200年以后,逊纳也就是口述律法,才由阿尔·波卡里用文字记录下来,完成了这项神圣的工作,从数量庞大达30万条可疑或伪造的资料中,清理出来7275条真正有传统价值的记录。这位虔诚的作者每天都在麦加的庙宇中祈祷,用泽姆泽姆井的圣水洗净身礼,陆续将整理好的书页供奉在使徒的讲坛和坟墓前面,这项工作受到4个正统逊尼派学者的赞许。
摩西和耶稣这些古代先知的使命,一直为许多光辉夺目的神奇事迹所肯定。麦加和麦地那的居民不断敦促穆罕默德,要他拿出受神派遣的证据:从天国召来天使或是他所受启示的书卷,或者在沙漠中造出一座花园,或是使不信的城市燃起一场带来毁灭的大火。当他每次受到古莱西人用这种要求相逼时,总是含糊笼统地吹嘘他的想象和预言,把一切诉诸教义的内在考验,同时用真主的意愿作为护身符,说是他拒绝显现这些征兆和奇迹,因为会降低信仰的价值和加重不信者的罪孽。但是他在辩护时的谦恭或愤怒的语调,却泄露出他的懦弱和烦恼,这些使人愤慨的章节无疑建立起《古兰经》的完整和真诚。(普里多呈现出困惑的状态,马拉西以学术作为工具,经文否认穆罕默德的奇迹时他就明确肯定,当经文证实有奇迹时他则暧昧含混。)穆罕默德给人们带来不可思议的遗产,他的信徒比他自己还要确信其事,离开他所创造属灵的丰功伟业在时间和地域上越远,他们的信心和认同越为强烈。他们相信或肯定树林会走过去迎接他,石头也会向他行礼致敬,从他的手指涌出清泉,他能使饥饿的人吃饱,患病的人痊愈,死亡的人复活,一根横梁向他呻吟,一头骆驼向他伸怨,一块羊肩告诉他已被下毒,不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全部听命于真主的使徒。
他在梦境的夜游也被当成真实和具体的行为,很慎重其事地加以记载。波拉克是一头很神秘的牲口,把他从麦加的庙宇驮到耶路撒冷的神殿,在加百列的陪同之下逐渐飞升越过七层天国,在长老、先知和天使所居住的华厦,受到他们有礼的接待,而且他用尊敬的态度向他们回礼。等到过了第七层天国,只允许穆罕默德一个人单独前进,在距离宝座两箭之地,他越过连接于天地之间的帷幕,当真主用手触摸他的肩膀时,他感到一股冷冽之气穿透心脏。经过亲切而又重要的交谈以后,他再度降到耶路撒冷,乘坐波拉克返回麦加,只用一个夜晚的十分之一时间,就达成了几千年才能走完的路程。(穆罕默德的夜行有很详尽的记述,阿布·尔菲达想要把这件事看成一种幻觉,普里多用来证明《古兰经》是多么荒谬,加尼尔引述狂热的詹纳比,说如果否认这样的夜行,就是否定《古兰经》,然而《古兰经》只是降下神秘的暗示,没有指出地点是天国、耶路撒冷或是麦加。圣传那种天马行空的结构只有很浅薄的根基。)
根据另外一个传说,使徒在一次全国性的集会中,使古莱西人恶毒的挑战无功而返。他那无法抗拒的言语切断了月球的轨道,听命的星球从天上的位置降低高度,绕着天房转了7圈,用阿拉伯语向穆罕默德致敬,接着突然缩小体积,从他衬衫的衣领钻进去,再从他的袖口跑出来。(将现在或过去的状况用于未来是预言的风格,穆罕默德对这方面有精辟的见解。修辞的比喻可以将幻想转变成为事实,据说已经为最受尊敬的目击证人所证实。波斯人把这件事仍旧当成节期来庆祝,加尼尔将传说加以冗长地记述,用来证明詹纳比对信仰的轻易接受。然而一位伊斯兰教的神学家,已经斥责主要证人毫无信用可言。学养俱佳的诠释者满足于《古兰经》的言简意赅,阿布·尔菲达的沉默无愧于君王和哲学家的身份。)一般民众对这些神奇的故事感到兴味盎然,但是最严肃的穆斯林神学家,都要以主子的谦逊态度作为榜样,在信仰或解释上留有可容周转的余地。(阿布·法拉吉乌斯在《阿拉伯简史》所述,以及他的怀疑论点,波科克的注释可以证实,而波科克的看法来自最纯正的权威著作。)他们能够模棱两可地宣称,宗教的传播无须破坏自然的和谐,信条运用奇迹可以不受神秘的掩盖,穆罕默德的刀剑所发挥的力量不下于摩西的手杖。